当前位置:
首页 > 连陞府材料 > “连升府”与长征

“连升府”与长征

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后,到突破第一道封锁线这之间的4天时间,总司令部在哪?朱德是在哪里发出长征第一道战斗命令?综观文献、依据口碑证词,以及合理推证,这个驻所是新陂乡的“连升府”。

军委纵队开进新陂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举世闻名的伟大壮举。于都这块红色的土地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1934年10月16日,参加战略转移的各部队在于都河北集结完毕,17日,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红一、三、五、八、九军团8.6万人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和靖石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远征路。

《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记载,中央红军17、18日渡过于都河(贡江),按左翼一军团(前)、九军团(后),右翼三军团(前)、八军团(后),五军团殿后的布阵,将军委纵队(前)、中央纵队(后)护卫在中间向南挺进。17日夜里,军委纵队抵达新陂,18日宿营新陂,18日夜里离开新陂开往小溪。《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尾部附注里还明确强调,“于都、新陂、小溪的路”让出给军委。

另在《野战军南渡贡水计划表》中,明确注明了18日日间军委第一纵队宿营“新陂地域”。同表中,明确指示军委第二纵队(中央纵队)17日拂晓前(渡河侦察)报告送达新陂军委司令部,按这意思,军委司令部已于17日拂晓前(16日)就宿营新陂。因为根据安排,军委纵队是17日夜里才渡河开往新陂的,但《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安排中,“国局第一营”(保卫团)于16日“集中于新陂”,也不排除总司令部17日已先于纵队抵达新陂。伍云甫(时任军委电讯大队队长,是军委纵队的成员)日记里记载“16日由古田至新陂。17日驻新陂休息。18日晴由古田出发,12时抵新陂。19日阴、下午微雨由新陂经小溪抵畚岭圩。”这看似矛盾的日记,说明军委纵队核心(总司令部)可能16日起就移至新陂,作为无线电队长的伍云甫,因工作需要往,17日折返了古田。同时,18日朱德发出的《朱德关于野战军攻占固陂、新田地域的命令》里,有关总司令部位置说明时提到:“十八日原地不动,十九日晚移畚岭”“十八日与一、三军团司令部由新坡[陂]对架电话,与其他军团及纵队均用无线电。”这面确证18日总司令部在新陂,同时没有提到“行动日程表”计划的18日夜开往小溪,而是19日晚移畚岭。这跟伍云甫日记写的19日由新陂至畚岭圩吻合。较可能的是,新陂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行军作战指挥部驻点,军委总司令部17日、18日、19日在新陂,19日晚直接从新陂开往畚岭,期间途经小溪。

<a href=长征出发线路论证图.jpg"/>

10月10日,《朱德、周恩来、项英关于第一野战纵队组成及集中计划的命令》里,强调了军委纵队“应加强警戒,封锁消息……每日出发前,须检查驻地,不得遗留关于军事秘密的文字。”说明总司令部的行动是绝密的,过不留痕,后人难以找到实证也是正常的。

总司令部入驻“连升府”

客观分析

贡江南面的新陂,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冲积平原,周边都是山区,左右防卫部队都在两翼的山区同步开进,能有效地起到保卫作用。

《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末尾的附注中,在明确要求新陂要让出给军委的同时,还明确军委要一师人的驻地。新陂中心的面积不大,满足一师人宿营,还要相对集中、具备办公条件的,只有一处——丁连升家宅,也就是“连升府”建筑群。

“连升府”建筑群战略位置适中,处于两江汇合处,有利安全保卫,便于指挥大部队行动。更重要的是新屋里官厅是一座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在当地俗称“九栋十八厅”,房间150余间,基础设施齐全,在贡江南面地区再也找不到如此适合首脑机关驻扎的地方。

口碑证言

红军长征以后老区人民经常怀念红军,当他们谈到红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经过中塅时说,红军人马真多,纪律严明,过了四天四夜,有说三天三夜,队伍有条有理,一点也不噪杂,静静的往前进。在新屋里官厅(“连升府大夫第”)的外面有很多挂驳壳枪的红军走动,道路不准通行,里面可能住了大人物。原笔者(2002年提交保护连升府申请材料的执笔人,丁连升曾孙丁松柏,下同)喜欢倾听恩佬伯夫妇和猪婆垅、三角塘(地名)契婆婆等的生动追述。

1977-1994年这十余年里,原笔者与长征老红军、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丁荣昌经常在一起,亲密无问。他经常回忆中央苏区时期的历史,谈当年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的悲壮场面。他说:“红军渡过贡水后,新陂就是第一集中地,军委纵队(总司令部)就驻在你们新屋里官厅。”当时长征的一切行动都是绝对机密的,他说:“我是事后才知道的。”长征老红军干部丁盛将军(原广州军区,南京军区司令员)于1995年秋到昆明,曾到原笔者舍下小坐,说:“当时,军委纵队就驻在你家那里。”曾任中央红军某部卫生员的丁奎光(又名丁树生)49年夏与原笔者闲聊时也曾谈到,“长征时,大领导机关曾在官厅驻过。”丁奎光参加长征,在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的一场战斗中被打散而返回家乡。

17日夜里到18日夜间,军委纵队宿营新陂,总司令部设在“连升府”(新屋里官厅),有两占客观理由:一是那新陂惟一超大体量的房屋群,连升家族一部分后人在民主革命时期起就散布在外,剩下一部分已在苏区建设过程中去除了特殊化,将近一万平方米的房子大部分空着,适合首脑机关驻扎。二是战略位置适中,它处在两江汇合处的中塅,周边有宽大的晒谷场,便于警卫护卫,主建筑大大高于普通民宅,易于无线电报发射,便于指挥大部队行动。

“连升府”里发出长征第一战令

中央红军南渡贡水后,面临的是突破国民党的第一道封锁线,这是启征后要打赢的第一战,对长征的有着十分关键而重要的意义。国民党的封锁线就在新陂西南40余公里外的四县交界处,离开新陂再往前就逼近了交战区,驻留新陂军委司令部连发多条通报与命令,部署了20日(后推迟为21日)的突围战斗指令。

17日夜渡江后至离开新陂期间,军委总司令部发出的指令有:

«《朱德关于蒋介石派参谋到信丰等地视察碉堡守备给各军及赣南军区的情况通报》,简单通报了国民党将领视察封锁防线的情况,发令人是“朱德”,发出时间是17日24:00。(于都东门渡口至新陂“连升府”直线10公里,时间符合正常逻辑。)

«《军委命令》,主要是通过敌情和调度独立团、游击队等队伍,以及简单明确当时的总任务:占领固陂、新田等。发令人是“主席朱德”,时间地点“18日于总司令部”。

«《朱德关于红五军军团应转移到于都等地域并调独三、独十三两团到兴国阻敌南下致董振堂、李卓然并项英电》,内容基本上是标题所言,发令人落款“朱”,时间18日6时半。

«《开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保卫中央苏区》,主要是号召苏区民众开展游击战争,保卫中央苏区。发令人是项英,时间是18日。

«《朱德关于野战军攻占固陂、新田地域的命令》这是真正的突击总命令,命令较长,详细安排部署了各军团进攻的时间和路线,总的安排是19日到达交战点临近位置,20日后半夜进攻。发令人是“主席朱德”,时间地址点为“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八日总司令部”。

《朱德关于野战军攻占固陂、新田地域的命令》发布后,19日军委总司令部未发指令,全军按照指令紧张机动备战。由于三军团未能赶到指定位置,20日,朱德于10:00发电各军团将突围进攻时间推迟一天,12:00发电给项英,明确突围进攻时间为21日夜至22日。

21日中央红军从龙布到韩坊全线出击,首战告捷,粤军余汉谋纵队从版石、新田、固陂、韩坊全线溃退。中央红军冲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离开于都往西开进。